介字考
原 文 連 結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58fe3a0102dsji.html 在古代漢語中,“介”字最常用的義項有①界線,疆界;引申為②居中;③獨特;④通“甲”,皮質鎧甲;⑤通“芥”,比喻微小。 東漢《說文》中它僅有一個義項:界線和疆界。“介。畫也。從人從八。” 《爾雅》中為兩個義項:“絓挈煢介寡索唯特。獨也。”“函甲介。鎧也。” 那麼,最早的甲骨文“介”的本義是什麽呢?先看甲骨文“介”的本字: 圖一 甲骨文 介 請注意甲骨文“介”字中的散點意符。可以是兩點對稱,可以是四點對稱。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為徐中舒的破譯:“象人衣甲之形,古之甲以聯革為之。”圖中人的兩側的對稱性的散點被認為是用來連綴成皮胄的長方形的皮質甲片。 但是很遺憾,這個“皮甲說”在造字上很難立足。因為上圖中的四個甲骨文“介”字是爲了迎合“皮甲說”而精心挑選的。在今天流行的幾部甲骨文工具書里(《古文辭類編》《甲骨文精粹釋譯》《甲骨文字典》《殷墟甲骨學》等)都是精心挑選了兩側散點呈對稱狀的甲骨文“介”字。其實這些散點在卜辭中的很多地方呈現不對稱的現象,這些散點不僅不對稱,有時候還出現在手上和腳尖部位。例如: 圖二甲骨文“介”中不對稱散點意符例 如果在卜辭中所有的“介”都是對稱性散點,那麼將其本義定義為“皮甲”就是可從的。但是由於卜辭中“介”的字例中很多是散點不對稱的。既然不對稱,就就不能解釋為“象人衣甲之形,古之甲以聯革為之。”所以,甲骨文“介”的本義為“皮甲”是沒有道理的。用精心挑選的字例來服務自己認可的學術觀點的做法也是不科學和不可取的。 既然甲骨文“介”字從人從散點意符,那它就應該符合甲骨文的造字規律。在《破譯 93 》里,我總結了甲骨文中水的三種表示方法,其中就談到這個散點意符,它可以代表雨滴、血滴、糞便、米粒、淺湍等實物的意象。在本字——甲骨文介——中,散點意符應該表示的是雨滴,因為它不規則而且遍佈人的全身。這個本義在後來的古漢語中就是義項:居中,或者置身其中的意思。那麼,甲骨文“介”在卜辭中的本義是什麽?“介”字在《詩經》中本義是什麽?在先秦的其它文獻中的本義是什麽? 卜辭 1 :“不隹多介祟王”(合 2164 ) 卜辭